1月19日,河南郑州机场区传来好消息。2023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产值再创新高,实现12连增,增长1.4%,推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在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郑州富士康为何逆势崛起,全线“飘红”?近日,记者深入实地采访,向您讲述郑州富士康再创新高背后的故事。走进富士康的“灯塔工厂”,你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场景:巨大的工厂,没有工人来回走动,只有机器快乐运行——工厂采用自动化制造工艺,配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设备自动优化系统、智能自我维护系统和智能生产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可实现从采购、材料准备、材料统计、材料到生产、包装、产量、库存、出货速度等端到端、全产业链的自动控制。据了解,“灯塔厂”采用柔性自动化生产,不仅实现了生产率翻倍,而且显著降低了产品缺陷,大大提高了综合设备效率,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困境。2023年,郑州富士康继续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自主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构建自动化生产体系,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此外,富士康还与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R&D合作关系,从世界各地招募复合型人才,与多家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尖端技术,建立全球技术生态系统。既要开源,又要节约开支。2023年,郑州富士康还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推动能碳管理与数字化高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实现100%绿色供电,水密度降低27%,成功入选“河南省数字能碳管理中心”。同时,郑州富士康还实施了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各种管理和技能岗位所需的技能和专业需求为导向,引进了国内10多所优秀高校资源。2011年以来,它帮助8000多名员工实现了提高学历的梦想。“寒冷的日子,你可以在车间里喝热奶茶。真的很开心!”这是郑州富士康员工的共同愿望。
2023年,郑州富士康所在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引进了8家餐厅、9家员工生活便利店、483台自动售货机、1家多元化餐厅、1家便利服务中心等便利设施,包括港区第一家“汉堡王”。据了解,在全国166个综合保障区中,新郑综合保障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展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近年来,郑州机场区职能部门与郑州富士康一道,千方百计为员工生活提供保障,做好服务,让工业工人生活得更舒适、更美味、更方便,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宿舍升级改造总投资4.6亿元,增加鞋架、行李架、书桌,扩大储物柜,升级空调、热水器,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新郑综合保护区方圆50公里内开设通勤福利班车16辆,实现1小时通勤——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深入合作。所有公寓区均设有医疗室,配备心电图、AED除颤器、彩超等设备,提供24小时线上线下咨询服务——2023年,举办了1000多场文化体育活动和员工送温馨活动,包括端午晚会、中秋国庆晚会、观影活动等,实施了员工的关怀。生活越顺利,工作就越有活力。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同德,用贴心的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员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生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4年,郑州富士康好消息: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落户机场,开展汽车零部件制造研发、电机制造、变速箱制造、新能源汽车销售等业务。“谢谢你,谢谢你,再次携手合作!”2023年2月至4月,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杨伟在短短60多天内访问河南,承诺“在河南重建新富士康”。
2023年4月25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富士康表示,将继续深化河南,加快实施“3+3”转型发展战略,包括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富士康新事业总部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核心内容,将主要关注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规划、核心技术研究、产业投资总体管理、产业项目孵化和实施。河南将全力支持富士康及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投资,建立最佳生态系统。双方同意共同努力,使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成为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基准。
自2010年富士康落户郑州以来,河南和富士康不断深化战略合作,郑州富士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之一。数据显示,郑州富士康自成立以来,进出口总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的80%。在富士康的带动下,“十三五”期间,200多家智能终端相关产业链企业落户郑州机场,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郑州机场稳步扩张,形成了机场区研发核心制造、配套、零部件生产在全省布局的良性互动局面。向“新”发展,郑州富士康未来可期,河南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可期!